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看完《潜伏》。偶尔和朋友聊起,他们第一句话往往是:怎么现在才看啊,呵呵,确乎是落后了。据douban的文艺范儿们说,这部剧的水平,尤其是编剧,领先了天朝当时电视剧水平至少5年。掐指一算,似乎已经快5年了吧,不知现在中国电视水平如何了?好久没看电视了。
今儿写日志不是来写影评的,而是非常无聊地假设一下不能假设的历史⋯⋯
据说历史上余则成的原型叫做吴石,在台湾曾经官居国防部次长,中将军衔。若是如此,这可比余则成在剧中的中校军衔牛上百倍了!而这位吴同志在1950年就在台湾的白色恐怖中牺牲了。
如果这就是余则成和晚秋在后《潜伏》故事中的命运,那却是少了不少看点。但似乎这种国共之间相互安插特务,获取情报的规模,在49年以后就急剧减少了。台湾有白色恐怖,大陆的恐怖则是血淋淋的。
我想假设的历史,更加不靠谱和戏剧性。若是余副站长一路高歌猛进,暗度陈仓地继续潜伏个一、二十年,翠平继续主任、书记得干几年,不知他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改变?在我看来,如果说《潜伏》有什么美中不足,莫过于余则成的信仰。他在故事的前几集对吕宗芳说自己什么都不信,就信自己的良心,可见他是个有“常识”的人。
而之后的共产主义信仰,多半来自于左蓝和翠平这两位命中红颜给予他的触动和力量。至于其他的教育,他在延安时间有限,交流过的地下工作者屈指可数,能让他更加坚定的或许只有国民党的腐败与不堪了。
在我看来,对于余这样一个人,他为我党做事,未必是体会到了我党有多进步,而是看到了国民党有多腐朽。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小牛打热火,我对两支球队都没什么感觉,但谁让詹姆斯在热火呢,那必须义无反顾地支持小牛啊!
我们继续假设历史。若是到了57年,知识分子都被扣上了右派的屎盆子;到了60年,天朝饿死个2000万人;到了66年,我们陷入癫狂的XX时期……余倘若是能了解到这些(台湾),他会动摇么?当然,兴许他不会了解到海峡那边的荒唐与悲哀,只是机械般地继续他的特务工作。就是出于自保,也不能背叛党啊!(我突然想起了《集结号》……)
再说说翠平,她没文化,57年估计没她什么事儿;60年,她日子苦,会不会饿死;若是挨到66年,她或许已经是当权派了,抑或,和成百上千的老地下一样,被污蔑成叛徒之类的也并非没有可能,当然也有可能正拿着鞭子丧心病狂地抽打一个个社会主义的敌人。
假设历史什么的也只能当做闲来无事的yy,更何况yy的还是虚构的人物。
再说说一个词——“特务”。《潜伏》中,余则成说戴笠是中国最大的特务,如同我们今天提及特务,“务”字都是轻声的,语气中带着贬义与讽刺,有点跳梁小丑的意味。实际上,你我都知道,特务本是个中性词,若是把“务”字读实了,这词顿时变得正经了许多。戴笠是特务,余则成特务,李克农也是特务。而我们给我们的特务起名为“地下工作者”,顿时高尚了许多不是么!百科中的词条强调了特务这个词是中性,展开理解就是执行特殊任务的人,若是翻译成英文,应该就是special agent吧,顿时nb了是不是?
HT喜欢发散思维,体会特务们的艰苦处境。人活着出了衣食住行,得到他人、社会的认可往往更加重要,所谓生前立功,死后留名,说的就是这样的心态。而特务、间谍似乎没有索取这些汇报的权利。他们最重要的生存方式就是保密,生前没有人知道你是谁,死后往往也不清楚。若是不小心和上线失去了联络,顿时成了飘零在敌区的孤魂野鬼,再无归途。对待特务、间谍,各国的头头脑脑们也是讳莫如深的。安插间谍是common knowledge,但没有哪个国家会把在他国安插间谍作为法律被justify。特务们往往都有一身本领,是国家的精英人才,而相比与其他人才的名利光鲜,他们只能活在影子里,没有嘉奖,没有勋章。他们的动力是什么我不得而知,或许是自我肯定,或者,能生存就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了。
联想一下事实,前一阵有个老外被杀,西瓜妈妈涉嫌行凶。而坊间传闻这个外国商人实际上是个英国间谍,理由是英国方面处理得十分低调,不符合这些人权国家对本国公民在外国遇害的通常态度。虽然这个论断过于阴谋论了,但我想,这就是特务的下场吧,无影无踪,连名字都没有。
最后说说李涯,作为佛龛,作为行动队长,他都无可辩驳的是一个合法的存在,只要你承认国民政府是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李涯直到和廖三民同归于尽,始终是个战士,在今天看来,他应该是公安部一个合格的刑警队长吧!至少,他没有跑到大使馆里去。
HT无心为特务正名,只为他们影子般的人生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