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
2012年香港金像奖,《桃姐》击败《让子弹飞》,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有人说,这是香港电影与大陆电影正面碰撞的胜利,也有人说,这样的对决恐怕以后见不到了,因为过不了多久,人们印象中的香港电影也将不复存在。香港的本土元素、殖民时期孕育,沉淀的民风、态度,会像桃姐一样,慢慢老去,消逝,平静地离开。人们熟知的那些,如《胭脂扣》、《无间道》、《大话西游》、《春光乍现》、《新龙门客栈》,甚至《志明与春娇》,还有那些比我年纪还大,叫不上名字的经典,他们注定将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抹耀眼的流星。而如《桃姐》中Roger(刘德华 饰)一样的HK精英,要么举家移居海外,要么北上谋求新的机会。
《桃姐》一开始,Roger、洪金宝、徐克三个人在北京的一个小餐馆喝酒聊天,操着港式普通话叫羊蝎子。这群香港来的大导演大监制刚刚合起伙来从资方“骗”来了5%的追加预算,得意的像一群孩子。这或许就是现状,这些北上的导演们没用几年,凭借着多年的摸爬滚打混迹的经验,就在这片更加广阔的市场上生根发芽,驾轻就熟,甚至反客为主。影片的后半段,Roger带桃姐参加自己电影的首映,还特意让宁浩露了个脸,在灯红酒绿的宴会上颇为青涩,甚是尴尬,和那些油头粉面,珠光宝气的老资格的香港影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讽刺恰恰就在于此,试问这些年能有几部香港电影比《疯狂的石头》精彩?
你若问洪金宝、徐克,以及《桃姐》的导演许鞍华,他们和香港电影到底是什么关系?要我说,他们就是香港电影本身。而《亲爱的》导演陈可辛也是他们其中一位。在《中国合伙人》不大不小的成功之后,《亲爱的》又飘然而至,还夹着一抹泪花,些许苦涩。疲惫的黄渤、绝望的郝蕾、破相的赵薇,颓废的佟大为,这群如今内地最坚实的演员力量恐怕在预告片阶段就已经暗示了这部电影的诚意和注定的成功。而拐卖儿童这样的题材又显得比《大闹天空》、《小时代》什么的朴实、现实得多。
所以,HT很少期待国产电影如此,只是担心,它会落了俗套,就像人们会给一类电影贴上撕不掉标签。不过,《亲爱的》没有令HT失望,简而言之,该有的都有了,而且力道适中。陈可辛确实是个有功力的导演,他很成功地把故事含蓄地讲了出来。这样生离死别的电影,最怕拍成《妈妈再爱我一次》,从头到尾纸巾不断。不是说不好,主要是不解决问题,也留不下太多。虽然电影里所有人都是悲剧人物,但言谈举止间透出的一些小幽默,给观众以生活的真实,而非戏剧的矫揉造作。
插一句题外话:不知为什么,这些年大家拍电影开始用力过猛——台词念得像话剧;床戏演得像A片;服装穿得像走秀;风景拍得像开幕式(我靠,《富春》居然全齐了)……好好讲故事的电影仿佛成了稀缺资源,一年都见不到一两部。当然,这也不怪我们,美国电影不也是这样么,迪卡普里奥的《盖兹比》、《华尔街之狼》都有这样的痕迹,太急着拿奖了,忘了电影的初衷。
若说《亲爱的》有什么缺点,可能一个电影里将两个人的故事有些拥挤。黄渤、赵薇两个人气场太强,太容易撑爆这两个小时。但这恰恰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前后两段故事,缺一不可,不分轻重,怎么想都是个死局。恐怕现在这样是最好的结果了吧。
说回到香港电影,说它在消亡恐怕是不准确的,它曾经的辉煌,沉淀的精华,都会是未来中国电影的延伸,纵然中国电影这片汪洋上依旧雾气弥漫,危机四伏。
记得《亲爱的》里面有个桥段。孩子找回来之后,田文军(黄渤 饰)问鲁晓娟(郝蕾 饰):“你说孩子被拐走之后,多长时间财管她叫妈的啊?”其实他他感叹的是:“咱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叫咱爹妈啊?”如今想来,这个桥段多么准确地呈现了香港与大陆如今尴尬、拧巴的关系,不论是电影,还是经济政治种种。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当鲁晓娟跟鹏鹏说:“妈妈把妹妹也接到家里来吧。”时,小男孩不自觉地握住了妈妈的手。对于鹏鹏来说,妹妹是他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而对于一座城市,那最柔软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
额……跑题了……
很nb,可我还是更喜欢qmm‘宇宙有界无边,..却是上帝的一个梦’的解构…